豆字的含义
豆字的解释
豆
- 五行:火
- 康熙笔画:7
- 拼音:dòu
- 繁体:豆
- 笔画:7
- 部首:豆
豆字寓意
【豆】豆这个字寓意着丰收、团圆、善良、祝福、吉祥和聪明,适合用于表达家庭美满、身体健康和智慧聪明的寓意。
豆字解释
【豆】豆:样子像豆的东西;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,形状像高脚盘。
豆字诗词来源
【豆】出自唐代杜牧的《赠别二首》: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
出自宋代欧阳修的《阮郎归·南园春半踏青时》:青梅如豆柳如眉,日长蝴蝶飞
出自两汉曹植的《七步诗》: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(版本一)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
出自南北朝鲍照的《芜城赋》:出入三代,五百余载,竟瓜剖而豆分
出自宋代欧阳修的《阮郎归·南园春半踏青时》:青梅如豆柳如眉,日长蝴蝶飞
出自两汉曹植的《七步诗》: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(版本一)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
出自南北朝鲍照的《芜城赋》:出入三代,五百余载,竟瓜剖而豆分
豆字的字义
【豆】☆荳豆 <名>
☆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形似高脚盘,或有盖。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豆”的字或与食器有关。或与豆类有关。本义: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)
☆古代容器。亦为容量单位,四升为一豆
☆“豆”假借为“菽”,豆类植物的总称
☆古代重量单位。
☆样子像豆的东西。
☆姓
☆豆瓣
☆豆类去皮后可分开的子叶
☆豆瓣儿酱
☆以大豆或蚕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、带有豆瓣儿的酱
☆豆包
☆豆饼
☆豆豉
☆豆粉
☆豆腐
☆豆腐脑儿
☆豆腐皮,豆腐衣
☆豆羹
☆豆荚
☆豆浆
☆豆酱
☆豆角,豆角儿
☆豆秸
☆豆类植物的茎杆
☆豆科
☆双子叶植物蔷薇目中一个十分大的科,其中包括草本、灌木、乔木和藤本植物,通常,花高度不规则,果为荚果或节荚,根常具根瘤,内含有固氮细菌。本科被分成几个亚科,但在某些分类中认为是独立的科
☆豆蔻
☆豆蔻年华
☆豆绿
☆豆面
☆豆娘
☆豆萁
☆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形似高脚盘,或有盖。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豆”的字或与食器有关。或与豆类有关。本义: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)
☆古代容器。亦为容量单位,四升为一豆
☆“豆”假借为“菽”,豆类植物的总称
☆古代重量单位。
☆样子像豆的东西。
☆姓
☆豆瓣
☆豆类去皮后可分开的子叶
☆豆瓣儿酱
☆以大豆或蚕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、带有豆瓣儿的酱
☆豆包
☆豆饼
☆豆豉
☆豆粉
☆豆腐
☆豆腐脑儿
☆豆腐皮,豆腐衣
☆豆羹
☆豆荚
☆豆浆
☆豆酱
☆豆角,豆角儿
☆豆秸
☆豆类植物的茎杆
☆豆科
☆双子叶植物蔷薇目中一个十分大的科,其中包括草本、灌木、乔木和藤本植物,通常,花高度不规则,果为荚果或节荚,根常具根瘤,内含有固氮细菌。本科被分成几个亚科,但在某些分类中认为是独立的科
☆豆蔻
☆豆蔻年华
☆豆绿
☆豆面
☆豆娘
☆豆萁
豆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豆】〔古文〕???【唐韻】徒?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大透切,?音竇。【說文】古食肉器也。【爾雅·釋器】木豆謂之豆。【書·武成】執豆籩。【詩·小雅】爲豆孔庶。【公羊傳·桓四年】諸侯曷爲必田狩。一曰乾豆。【註】豆,祭器,狀如鐙。【禮·明堂位】夏后氏以楬豆,殷玉豆,周獻豆。【註】楬,無異物之飾也。獻音娑,疏刻之也。又【禮器】天子之豆二十有六,諸公十有六,諸侯十有二,上大夫八,下大夫六。又【鄕飮酒義】六十者三豆,七十者四豆,八十者五豆,九十者六豆,所以明養老也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旊人爲豆,實三而成觳,崇尺。【註】崇,高也。豆實四升。【史記·樂書】簠簋俎豆,禮之器也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?、楚、宋、衞謂桮?爲豆籠。【註】盛桮器籠也。【集韻】或作梪、䇺。 又【韻略】穀也。【博雅】大豆,菽也。小豆,荅也。【周禮·天官·大宰·三農生九穀註】黍、稷、秫、稻、麻、大小豆、大小麥爲九穀。【禮·投壷】壷中實小豆焉,爲其矢之躍而出也。【干寶·晉書】駑馬戀棧豆。又【博雅】天豆,雲實也。又巴豆、海紅豆,皆藥名,出巴蜀。又相思子一名紅豆。又土芋一名土豆。皆菽豆別一種也。俗作荳,非。 又【說苑·辨物篇】十六黍爲一豆,六豆爲一銖,二十四銖爲一兩。 又官名。【南齊書·魏虜傳】北魏置九豆和官。 又地名。【北史·周文帝紀】文帝伐魏,至盤豆,拔之。 又州名。【唐書·地理志】隴右道有白豆州。 又姓。漢光武時,關內侯豆如意,後魏長廣王豆代田。又複姓。北周豆盧寧,本姓慕容氏,歸魏,賜姓豆盧氏。又三字姓。北魏次南有紇豆陵氏。 又【正韻】當口切,音斗。【玉篇】量名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梓人】食一豆肉,飮一豆酒。【註】豆,當爲斗。毛居正曰:豆,古斗字。如《左傳·昭三年》豆、區、釜、鍾之類,當音斗。後人誤讀爲俎豆之豆。斗斛之斗又作㪷,蓋譌倂耳。 又【字彙補】思留切,讀作羞。【周禮·天官·腊人】凡祭祀共豆脯。【註】脯非豆實,豆當爲羞,聲之誤也。【釋文】豆,音羞。 又【韻補】叶動五切,音杜。【柳宗元·牛賦】皮角見用,肩尻莫保。或穿緘縢,或實俎豆。豆叶保,保音補。 又叶田故切,讀作渡。【詩·小雅】儐爾籩豆,飮酒之飫。兄弟旣具,和樂且孺。【音學五書】豆叶孺。 又山名。【後漢·郡國志】唐縣有都山。一名豆山。今關中人讀豆爲渡。【說文】豎、侸、裋皆以豆得聲。樹字从壴,亦以豆得聲。
考證:〔【書·武成】執籩豆。〕 謹照原文改執豆籩。〔【禮·明堂位】夏后氏以楬豆,商玉豆,周獻豆。〕 謹照原文商改殷。〔【詩·小雅】儐爾籩豆飮酒之飫。兄弟旣翕,和樂且孺。〕 謹照原文旣翕改旣具。
考證:〔【書·武成】執籩豆。〕 謹照原文改執豆籩。〔【禮·明堂位】夏后氏以楬豆,商玉豆,周獻豆。〕 謹照原文商改殷。〔【詩·小雅】儐爾籩豆飮酒之飫。兄弟旣翕,和樂且孺。〕 謹照原文旣翕改旣具。